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隨著互聯網行業的飛速發展,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BI工具對企業的業務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,使得工作效率更高更強。目前市面出現的數據分析BI工具,不管是從使用場景,還是適用人群上,都存在著絕對的差異。目前,市面上的BI工具種類繁多,客戶在進行BI工具選型時,眼花繚亂,不知所措。以下,就從技術來源上可以將市面上的BI工具做個簡單分類,方便了解。
1、基于直接連接業務系統出報表的報表工具(OLTP應用)
代表廠商是潤乾報表,后來是帆軟FineReport。
此類報表工具的優勢是開發比較靈活,同時含數據填報和補錄功能;不足是非基于OLAP的BI報表工具,導致不支持基于多維的報表操作,比如基于同一維度的鉆取表,就需要做多張表,通過鏈接的方式來實現;同時,由于做表前要通過sql語句鎖定和加載分析的源數據,不能充分使用數據庫的性能,因此大數據量下的計算性能和高并發下的性能是其最大的弱項。
也正因為此類報表這些不足,潤乾新一代產品集算器定位在源數據庫與報表的中間層,致力于解決數據庫到報表的計算性能問題。帆軟推出FineBI,試圖通過BI技術解決相關問題,但由于基于OLAP技術的積累時間較短,其直連數據庫的實現直到今年年初才發布,還有待進一步驗證。
2、基于DW/BI理論的傳統BI工具
國外代表廠商: IBM收購的Cognos、Oracle的BIEE和SAP收購的BO
國內代表廠商: 億信華辰的億信ABI、思邁特的SmartBI
這類分析工具,較好地解決了多維報表操作問題以及性能問題。但國外工具在中國式的復雜報表實現上處于弱勢,同時由于BI工具偏應用層,各項目中不可避免有些定制和二次開發的需求,國外公司在此類問題上基本上無法響應。由于基于OLAP技術,因此
BI工具本身不能提供數據的修改和補錄相關功能,國外工具在這種場景下就捉襟見肘。
億信華辰是國內成立較早的一批
BI廠商,客戶遍及政府、銀行、電力、稅務、租賃等行業,服務國稅總局、進出口銀行、國家電網、海爾集團等眾多政企用戶,行業影響力可見一斑。億信ABI脫胎于2003年發布的單機版數據分析系統,從BI@Report,到億信BI,再到如今的億信ABI,歷經四次架構躍進,二十多次重大版本更新,十余年技術沉淀,產品功能和性能基本上可以與國外類似工具一較高低。同時在支持中國式復雜報表、二次開發支持和本地化服務上具有天然優勢,并且集成了數據修改和回填的功能,助力用戶輕松完成報表數據的補錄、修改、審核和審批、匯總上報,最終實現報表的生成和業務確認。【
億信ABI免費試用】
這類工具國內還有一個典型代表廠商思邁特(SmartBI)。思邁特團隊對DW/BI有比較多的實踐經驗,但由于一些歷史原因,最終把產品發展成一個基于Excel做設計器的報表工具和一個面向業務使用的自助分析工具?;贓xcel做報表設計器,一是無法實現在線設計與共享,二是也不符合國家對某些領域要求的自主安全可控的發展方向,同時由于對標FineReport,未能很好地解決報表工具固有的缺點。
3、面向業務人員使用的敏捷BI工具
國外代表廠商:Tableau
國內代表廠商:帆軟FineBI、億信華辰豌豆BI
隨著技術和市場的發展,有很多公司開始研發直接面向業務用戶的敏捷BI工具。國外有代表性的是Tableau,Tableau一開始的產品定位就是為了替代Excel,單機用戶在本地完成各種快速的設計與分析操作,重點強調與數據的互動,以及各種分析方式的操作互動。這類工具由于其定位問題,在制作各種復雜的統計報表的能力天然不足。
國內也有很多的廠商做敏捷BI,比如帆軟的FineBI、億信華辰的豌豆BI。第一個版本的FineBI由于嚴重依賴FineReport技術,因此其第一個版本的BI更想定位為傳統BI工具,重點解決多維分析的能力,但從市場反饋來說,無法做到與FineReport的明顯區分,因此其后續版本的BI逐步趨向于
敏捷BI工具。但由于其在OLAP技術上的經驗很少,還是需要把分析數據打包成的專用數據包,然后
BI工具基于專用數據包進行分析,這個專用數據包的作用相當于帆軟自有的數據分析模型(類似于OLAP數據庫或者cube的作用),需要自己完成對數據分析模型的管理和維護。直到最近,其才發布能夠直連OLAP數據庫的引擎,相關能力還需要項目上的進一步驗證。
億信華辰在共用核心OLAP引擎技術上單獨發展了一個面向業務人員使用的豌豆BI,定位為更簡單,更易上手的自助分析BI,其中采用了很多智能化技術提供產品的自動化,讓用戶操作更加簡便,比如數據表導入時的自動建模技術,數據畫像功能,多表的自動關聯技術,圖表智能化推薦技術,以及圖表動態自動關聯技術等。【
豌豆BI免費試用】
4、基于互聯網技術和資源的創業型BI
代表廠商:阿里云的QuickBI、網易有數、海致BDP、神策數據等
由于很多人都看好BI的市場和應用場景,因此有些互聯網公司在自身應用的基礎上開發了BI產品,如阿里云的QuickBI,以及網易有數等,這些工具屬于輕量級的工具,其業務地位在公司屬于邊緣業務,因此得不到重視和發展。
還有些從互聯網公司出來的創業團隊創立的公司,如海致BDP和神策等,這些公司的產品重點是基于saas或者某類業務應用場景的BI應用。因此這類BI工具的通用性上還需要更多的時間驗證。
小結:以上分類基于各廠商產品發展過程和技術路線,酌情參考。每家企業情況不同,在進行BI商業智能工具選型的時候,必須結合以上的各類BI工具各自優缺點,在需求、成本預算、業務部署和開發周期之間找到平衡點,然后最終確定。
(部分內容來源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)